在來賓市興賓區(qū)城北街道維林社區(qū),有一家已經運營兩年多的愛心粥鋪,專門為社區(qū)里的孤寡老人、空巢老人、生活困難的殘疾人以及城市環(huán)衛(wèi)工、外賣員等群體提供免費的早中餐。
這家愛心粥鋪由愛心人士組織發(fā)起并出資建設,維林社區(qū)提供運營與管理支持,是當地首家愛心粥鋪,以其獨特的方式傳遞著社會的溫情與善意。
在愛心粥鋪為就餐人員提供服務的,除了社區(qū)工作人員,還有社會各界愛心人士,看到就餐人員吃得開心,服務者也樂在其中。志愿者盧阿姨來自興賓區(qū)蒙村鎮(zhèn),今年60歲,到城里和子女同住后,因孫輩無需照料,便主動投身于愛心粥鋪的志愿服務。她負責煮粥和發(fā)粥,從粥鋪開張至今從未間斷。盧阿姨的事例,正是眾多志愿者的縮影,他們在奉獻中收獲快樂、實現(xiàn)自身價值。
愛心粥鋪宛如一個愛心匯聚的平臺,無數點滴善意在此交融。
據統(tǒng)計,維林社區(qū)愛心粥鋪自2022年10月14日正式啟用至今,共收到社會各界愛心人士捐款97700多元,共發(fā)放饅頭62000多個、粥74500多碗,服務居民約71000人次,參與服務志愿者約1200人次。除了捐款,還有不少人捐贈大米和其他物資。
在社區(qū)提供的統(tǒng)計表中,一個個名字、一串串數字讓人如沐春風:愛心人士黃女士捐6000元、某財務公司謝先生捐6000元、某律師事務所陸先生捐2000元、某單位黃女士個人捐獻礦泉水90件及桶裝水10件、某家居建材廣場捐贈價值4000元大米、祥和小學捐贈大米1900斤……
堅持,讓平凡的善舉綻放不凡光彩。維林社區(qū)愛心粥鋪的一碗熱粥、一個饅頭,觸動了人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。在我們的記憶里,總有那些默默奉獻的身影,雖形式各異,但都彰顯著人間大愛。比如一輩子在清水河上幫人渡河的擺渡人巫云飛及其兒媳婦李曼榮、堅持20年自掏腰包義務修補小區(qū)和公園等場所公共設施的“活雷鋒”李啟高。凡人善舉,喚起多少人向好向善的心愿。
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,志愿服務不僅能夠弘揚正能量,還能激發(fā)人民群眾的奉獻精神,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。愛心粥鋪無疑是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。
勿以善小而不為,每一個微小的善舉,都能匯聚成溫暖人心的力量。讓我們都行動起來,多做些這樣的事吧。